疫情防控是“国之大者”,经济工作事关发展大局。
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”。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,合肥始终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,助企抗疫稳增长、保主体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下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“一盘棋”。
唯其艰难,方显勇毅;唯其磨砺,始得玉成。
今年以来,面对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冲击,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,“人人努力、事事较真、天天过关”,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、经济运行出现恢复性趋势、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性局面。
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
抓实抓细疫情防控
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。”
面对疫情这场大考,合肥毫不动摇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总策略和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,与时间比赛,与病毒赛跑,努力为市场主体营造最好、最安全的发展环境,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。
2020年的年初新冠疫情暴发,合肥迅速行动,开始了一场艰难的阻击战。合肥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之举: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启动,到强化疫情期间的供给保障资源调配、向公众及时披露疫情发展的相关信息;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防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,到在“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”上抓实抓紧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。
2021年,合肥快速精准处置1起输入性疫情——出台疫情防控八项举措,一刻不耽误、一人不落下、一处不遗漏、一点不放松。
今年5月9日,合肥定点医院收治的最后3名无症状感染者(其中两个婴幼儿和一个成人)解除医学隔离观察,至此,该轮疫情中合肥市43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全部解除隔离出院,实现全面清零目标。
作为合肥市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,合肥市滨湖医院从3月21日收治本轮疫情首例感染者,到5月9日全面清零,用时49天。在为期49天的集中救治过程中,定点医院实现了“新冠感染者零死亡、医务人员零感染、常规诊疗零等待”的三零目标。
数据无言,掷地有声。来之不易的“清零”背后蕴含艰辛。
抓疫情防控,合肥拼尽全力。犹如“每日问诊”,市疫防工作视频会商会已召开83次,以问题为导向,反复复盘,兵棋推演,力求科学防控、精准防控,始终以“放心不下”之心,以举措之变,应对病毒之变。
备受全城上下关心的“4·18”疫情发生后,合肥用一周不到的时间切断了传播途径控制了传染源,又用一周时间筛查社会面传播风险,实现了以快制快、速战速决。5月2日,合肥转入常态化防控,但“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”态度不变,依然每日会商研判,每日调度部署。
抓疫情防控,合肥有力度也有温度。时钟的时针回拨到5月28日晚,蜀山区一隔离酒店工作专班收到了一封感谢信,写信的人是从上海返乡入住该隔离酒店的何先生,老家在无为。“一日三餐准点派送,可口饭菜悉心安排,生活物资及时传递……”几天的隔离生活,让何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。“回来的时候,身体一直不怎么舒服,我就在群里说了一下,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帮我安排了一个医生。”考虑到何先生的家庭实际情况,工作专班还为他免去了全部房费,这让何先生更加感动,“合肥真的很好,让我切身体会到亲人的感觉。”
事实上,开通紧急处置+绿色通道,孕妇转危为安;给隔离人员送去生日蛋糕;帮外地大学生,找到暑期的工作……在合肥市各大隔离点内,一次次温暖人心的瞬间不断涌现。
“来的都是客人”“返的都是家人”;疫苗注射“一让两优先”;“合肥造”疫苗在全国战疫中贡献力量、智能门磁等合肥自主研发的“科技防疫军”出征一线……
从细处入手,向实处着力,合肥始终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之弦,用力度、速度与温度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
稳经济实招硬招频推出打好发展“主动仗”
疫情防得住,经济也要稳得住。
忙中有序,难中求成,危中寻机……事实上,无论是在此前的应急化处置状态还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,合肥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经济发展的关注。
今年6月17日,《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发布,通过出台财政、金融、稳投资、促消费等一系列“干货”十足的政策,加强经济运行服务保障,力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。
推出实招助企纾困,是合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3月22日合肥召开了批零住餐及旅游企业座谈会,几天后,在3月29日就发布了《合肥市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批零住餐旅游企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》,新出台的政策犹如一场“及时雨”,在贷款贴息、用工稳岗、房租减免、水电减免、防疫开支等方面都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。“这个政策出台得特别及时,特别迅速,这让我感受到了合肥速度。”“受疫情的影响,市民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,这对我们线下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,房租的减免对我们来说,是今年收到的最好礼物。”真金白银、真心真情,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最迫切实际困难的同时,也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。
回眸已经过去一半时间的2022年,不难看出一个个暖心政策透着“温度和速度”,体现了合肥为企业纾难解困的决心。
有的放矢“3个加大”、 真金白银“5个鼓励”、 创新服务“1个完善”……年初九发布的“稳企增效九条”被业界称为合肥“新年第一招”;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物流运输行业纾困政策,对运输生产物资驾驶员、货运企业、入境非冷链货物航班和“陆改水”企业进行补贴;制定“一企一策”精准帮扶,开通为企服务热线、为企服务平台为企打造诉求“闭环处理机制”……
倾听市场主体的声音,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,合肥出台了一揽子“诚意满满”的政策,为企业纾困解难,助力经济发展。
让经济发展“活力满满”,“促消费”与“提品质”也同样重要。
为激活合肥消费市场潜力,带动大宗商品消费,合肥市今年从6月24日起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发放新一轮“乘用汽车、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”消费券。截至7月10日,共带动了合肥市消费市场销售额20亿元以上;
端午小长假,罍街客流量约51000人次,日均营业额277万元;在淮河路步行街,三天的客流量约69万人次,销售额约2.78亿元;
专业的直播设备、活力四射的主播、物美价廉的商品……近年来,合肥涌现一批电子商务企业,线上“数字平台”的加持,让“云逛街”的消费体验被“一键”解锁,疫情冲击下新业态、新模式的出现更为稳经济注入活力与动力……
点点滴滴,最是“难事”映初心;枝叶关情,最是“难题”显担当。在如今的合肥,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时间效应、集成效应创新效应正在显现。
来源:合肥晚报